在“几乎无人关注的角落”中,上汽奥迪的新品牌发布了。11月7日,奥迪发布盛典落幕,新品牌和新概念车型正式发布,和上汽一同合作,专注中国纯电市场。新品牌打法很激进也很独特,品牌继续沿用奥迪,但车标从经典的四环更换为“AUDI”英文字母。
不变的是,我们还可以叫它一声奥迪。
奥迪舍弃四环标引起了一些争议,有人认为没有四环标的奥迪“没有灵魂”,没法一眼认出是奥迪的车型。也有人认可这样的做法,新能源时代需要有新的面目,传统车企都要加推新品牌,认为奥迪也应该放下燃油车时代的“Buff”,正好也可以趁此机会摆脱“杂牌电车”的标签。
(图片来自AUDI)
上汽与奥迪双方采用了全新的合作模式,由德方团队主导设计和底盘,中方负责三电、智能技术输出以及产品生产。
以往的奥迪车型和大多数欧洲品牌一样,先在欧洲总部完成开发,再进行中国市场本土化,或者交给中国生产,但会产生一种问题,那就是车型与市场需求仍有一定的差距,也会存在很多难以适应的设计。
合作模式上的转变,至少可以拉近奥迪与中国消费者的距离,开发“更适合中国人”的车型。
总之,属于奥迪的新势力品牌发布了,与上汽合作打造电动车,这样的发力路线会有结果吗?
“中国特供”奥迪新车来了
按照规划,上汽奥迪新品牌将会在2025-2027年推出三款纯电车型,覆盖B级、C级汽车市场。其中首款车型定位B级纯电掀背轿车,把蔚来ET5Touring作为直接竞争对手,提供“冰箱沙发大彩电”,预计2025年8月量产。
值得一提的是,AUDI E concept的外观设计由C8代RS 6 Avant设计师Stephan Fahr-Becker操刀,“瓦罐车”是奥迪品牌的一大特色,新品牌首款车型造型和定位如此特殊,想必是对奥迪品牌文化有足够的自信。
电车通理解外界对奥迪更换车标的争议,其实换个角度想,四环车标的奥迪电车也没给大众留下很好的印象,用英文字母“重新出发”对品牌影响并不会有想象中大。
技术层面,AUDI新品牌的车型基于双方联合开发的“智能数字平台”打造。有了中国电动汽车供应链支持,AUDI新车的硬件水平追上了主流,800V高压架构、宁德时代100kWh三元锂电池包,还有带Quattro的双电机四驱,百公里加速3.6秒,支持特殊的渐进式转向技术。
相比于奥迪自有的PPE平台,国产电动平台集成度、可定义性更灵活,更能适应国内对空间感的核心需求。
传统车企不擅长的智能化,上汽团队也一手包办,AUDI E concept车顶配备一颗激光雷达,传感器布局与上汽智己的车型高度相似,智驾方案也会由Momenta提供。
(图片来自AUDI)
目前Momenta针对智己开发的无图城市NOA已经实现全国跑通,AUDI新品牌车型大概率也能共享同等智驾能力,智能泊车等基础智驾操作也不在话下。这套智驾方案还启动了欧洲的适配,中国技术出海又要造就一个新的案例。
AUDI E concept的内饰设计和布局也更贴近造车新势力,配备大连屏中控,取消大部分实体按键,车门采用按钮控制,一切向国产新势力看齐。虽说设计是由德方主导,但数字座舱交互依旧是中国更了解。
总的来看,新的合作模式很好地整合了奥迪和上汽的资源,各自在擅长的地方发光发热,单从产品力看,AUDI E concept已经足够和国内主流高端电动汽车竞争。
问题是,产品力全面升级的奥迪电车,能救奥迪新能源于水火之中吗?
不要“四个圈”只因形势比人强
事实上,奥迪新能源汽车业务的现状,远比换车标要来得更严峻。
以奥迪Q5 e-tron为例,2024年累计销量不到3500辆。定位较低的Q4-e-tron表现稍好,月均销量在1000辆以上,但和主流的同级新能源车型的差距仍然十分悬殊。这其中可能有不少都是通过经销商大幅补贴让利才能维持下来的。
奥迪一汽的Q6L e-tron和A6 e-tron,预计也要明年才能进入中国市场,产品布局上仍有不少空缺。
这是许多传统车企会遇到的问题:以价换量拉低品牌调性,坚守价格线又会牺牲销量。宝马也曾在降价与涨价之间“反复横跳”,结果大家也看到了,无论降价还是涨价,都没有获得理想中的效果。
面对竞争激烈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,传统车企的表现往往有些力不从心,转型态度不够坚决,缺乏对中国消费市场的理解,因此诞生了许多“油改电”车型,保留燃油车时代的设计,三电技术和平台理念落后,智能化跟不上大部队,没有发挥电动化的特性。
其实奥迪对电动化的态度在BBA中已经算很积极,旗下电动平台很多,严格来说Q6 e-tron、Q4 e-tron等产品都是基于PPE、MEB纯电平台打造的,但综合来看依旧没有脱离燃油车的影响。
(图片来自上汽奥迪)
中国消费市场变得很快,转眼间新能源汽车已经完成了电动化转型,来到了智能化层面的竞争。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表示,欧美市场主要还在关注电动车最基本的续航、充电等属性,中国的消费者已经进入了以智能化为主来定义的消费阶段。
并非BBA不努力,只是中国市场的消费风向转变更快,技术跟不上,品牌光环正在退散。降价不是办法,破局的唯一途径只有跟上主流市场。
传统车企都在尝试“反向合资”道路,与中国车企合作,在中国开发新车,满足中国市场,再到海外市场销售,比如奔驰与吉利合资的smart、小鹏与大众联合开发,还有丰田与国内品牌合作打造高阶智驾新车等。
奥迪抓住上汽发展电动汽车,目的只有一个——快速建立在国内市场的优势,从结果来看,AUDI新车潜力很大,后续的发展值得期待。至于车标是不是四环并没有那么重要,消费者要的是符合消费主流的产品,无论是用上华为智驾的新A5,还是AUDI品牌的纯电车,奥迪要做的就是付出行动。
和中国品牌合作,在中国开发新产品,奥迪的研发周期得到有效缩短。对奥迪而言,现在发力还为时未晚。
奥迪不想再做“杂牌电车”
乍一看,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真的很快,造车新势力奋力搏杀,仅用短短几年就占领市场主流,还成为了行业的风向标。中国车企都在打价格战,18万买一辆C级车已经不是什么想不到的事情,汽车的“消费阶级”被打破,传统品牌的光环也就不再重要。
可能大家都没有发现,一众传统车企已经把国产新势力当作对手,奥迪决心要换条赛道,不用情怀和驾乘取悦消费者,认清自身与主流的差距,借中国技术与中国汽车正面竞争,才是传统车企认真发力的态度。
再加上留给传统车企“发育”的时间已经很少,当务之急还是先让自己摆脱“杂牌电车”带来的负面影响。
实话说,奥迪的新品牌更像是一种面向智能汽车时代的“新势力”,车标和设计不够“奥迪”没有关系,吉利和极氪品牌同在一个集团下,但设计上也没有什么关联性。新品牌这样做,也会给市场一种全新的面目,而不是让消费者第一时间想到奥迪的燃油车。
但既然都用中国的软硬件技术,奥迪品牌的溢价可能会变得更难,光凭调校恐怕很难服众,还得看奥迪如何创造不一样的价值了。但相比“失去灵魂”这件事,奥迪更倾向不让自己在中国市场失宠。因为从份额来看,传统车企的燃油车大盘不断被新势力蚕食,燃油车在消费者心中的重量减轻,体现就是销量下跌。
从这些豪华品牌中抢走份额的,就是问界、理想、蔚来等高端的新势力,问界M9单月销量在15000辆左右,站稳50万SUV销量榜首,这是传统品牌很难企及的成绩。
随着造车新势力的智能化优势进一步放大,能源形式选择变得更多,会吸引越来越多消费者转移阵营。看着“蛋糕”被抢走,传统品牌不能等到燃油车崩盘再努力。至少目前来看,奥迪和大众的转型态度很积极,宝马、奔驰下一代纯电产品,还要等到2026年甚至更久才有落地的希望。“日系御三家”对电动化、智能化的态度也有了显著转变,明年就能看到更多符合中国市场的产品布局。
奥迪新品牌概念车已经确定在下周的广州车展上亮相,届时电车通也会重点关注新品牌在电动赛道上的动作,很希望能够看到奥迪与上汽合作的新成果,也想看到奥迪重回汽车主流舞台的一天。
暂无评论内容